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申报公告
省内各高校、市州、县区教育局及教科院(所、室、中心)、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根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现发布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申报公告和课题指南,并从即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的申报。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立足国家与四川省发展战略需求,针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发展导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功能,走好教育“鼎兴之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四川教育强省,推动教育精准扶贫,为治蜀兴川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文化引领。
二、申报内容与范围
(一)此次课题申报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结合全国、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教育评价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教师培养体系等教育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申报。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应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二)本年度设立课题指南,供申报者参考选题。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结合《课题指南》选择申报课题,也可以自行拟定研究课题。鼓励开展反映国家需要、四川需要的前瞻性、创新性课题研究。自拟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产生歧义或引起争议。
三、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能够筹措足够的配套科研经费,具备必要的研究条件,能够完成课题研究。
(二)申请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一般课题的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高职高专、中小学、边远及民族地区研究工作者有特色的研究课题可适当放宽职称或学历要求。
(三)每个申请人作为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课题,所列课题组成员(最多不超过7人)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凡承担本中心课题尚未结题者、曾经申报课题后被撤项终止研究未满3年者,均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
(五)申报者不得抄袭、盗用他人曾经立项研究过的课题;也不得简单重复或变相重复申报者本人曾经立项过的课题。课题申报人承诺信守有关规定,如在立项后被发现有违规者,将立即终止相关课题,并取消课题申报人三年内申报本中心课题的资格。
四、选题类别与经费资助
本年度申报类别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自筹课题三类。重点课题,立项资助经费1.0万元左右;一般课题,立项资助经费0.5万元左右;自筹课题自筹经费。中心原则上根据申报类别批准立项类别。课题经费分立项、结题两次拨付,分别拨付总经费的1/2。
五、申报办法及时间
(一)申报材料见公告附录(包括《课题申报书》《课题论证活页》《申报情况汇总表》)。
(二)申报材料包括纸质申报材料和电子申报材料。填写完成的《课题申报书》《课题论证活页》,A3双面打印,中缝装订,各一式3份,分开装订,另加上《申报情况汇总表》1份(由单位统一填写),由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以单位的名义汇总统一邮寄到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人手有限,请用顺丰快递寄达),并将电子文稿及汇总表发送至E-mail:jyyjy@cwnu.edu.cn)。本中心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申报书。
(三)自即日起开始受理申报,申报材料最迟应于2022年5月15日前寄至中心(寄出时间以邮戳为准,过期不再受理)。立项结果请留意官网通知(答疑QQ:2976932398)。
(四)邮寄地址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西华师范大学(二期),教育研究院付净(收),邮编:637000,联系电话:(0817)2568565,E-mail:jyyjy@cwnu.edu.cn。
六、成果验收与结题要求
(一)最终成果须与预期成果形式一致,与申报课题主题相关;非课题组成员的成果不得用于课题结题。
(二)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重点课题要求在2-3年完成,一般课题及自筹经费课题要求在1-2年完成。课题所有成果应在显著位置署上“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课题”,且为成果资助第一单位。
(三)所有成果结题时需提交《结题申请表》和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报告等结题材料;重点资助课题成果至少有论文2篇或专著1部,其中1篇必须是CSSCI来源期刊且为第一作者署名;一般资助课题成果至少有论文2篇,其中1篇必须是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或北大核心期刊及其以上层次刊物,且为第一作者署名;自筹课题至少有2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集及专科类层次学报不算)。
(四)凡以调研报告、资料数据库结题的成果,调研报告须有县级(含县级)以上单位(领导)批示(签章),资料数据库须领导批示或实际应用证明并验收合格。
(五)中心同意以书稿、研究报告的成果形式申请结题,但须由中心所在单位组织专家鉴定,确认是否通过。申请结题时需提交论文稿及电子文档,中心有权在保障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使用该成果。中心创办有《西部教育发展研究》(内刊,有正式刊号),欢迎积极投稿,投稿邮箱:jyyjy@cwnu.edu.cn。凡被审核录用的学术论文,结题时可算作是在普通刊物上发表论文(限1篇)。
(六)所有结题资料需按以下要求装订。所有课题结题资料应以结题资料汇编的形式装订成册,封面应使用皮纹纸,封面内容包括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单位名称及姓名、课题起止时间。其中装订内容及顺序如下:(1)结题资料封面及目录;(2)课题申报表;(3)课题立项通知;(4)课题中期检查表;(5)课题研究报告;(6)课题结题申请表(1式3份,1份装订,其余2份散装);(7)课题研究成果(著作提交原件4部、论文提交复印件1份,复印内容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及封底;研究报告等其他成果提交打印件1份。)
(七)若遇《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结题管理办法》修订,结题要求以新修订的结题管理办法执行。
七、附录:申报材料
附录1: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课题申报书.doc
附录2: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论证活页.doc
附件3: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申报情况汇总表.xls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二二年三月一日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指南
1.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
2.新时代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5.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7.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建设与评价研究
8.教育“双减”政策下成渝地区家庭反应、影响及对策研究
9.“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重构机制研究
10.“双规范双减”政策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11.“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的回应与变革研究
12.“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监测和成效评价研究
13.教育“双减”政策与教育公平研究
14.成渝地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15.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研究
16.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实践路径研究
17.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教育体系研究
18.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19.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研究
20.普惠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1.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23.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体系优化研究
24.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5.“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6.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27.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28.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
2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机制构建研究
30.人口流动与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31.乡村教育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
3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33.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34.新时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35.大(中、小)学数字化教育(教学)研究
36.义务教育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