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2022年度课题申报公告
省内各高校、市州、县区教育局及教科院(所、室、中心)、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
“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为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研究基地。根据有关管理规定,结合2022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现发布2022年度课题申报公告和课题指南,并从即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的申报。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研究回答新发展阶段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国家与四川省发展战略需求,针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发展导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以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成渝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二、申报内容与范围
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结合《课题指南》选择申报课题,也可以自行拟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科学、严谨、规范、简洁。研究选题要求紧跟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密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性和原创性。围绕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重点问题与热点问题,体现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参考价值。
三、申请人条件
(一)申请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能够筹措足够的配套科研经费,具备必要的研究条件,能够完成课题研究。
(二)申请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一般课题的负责人可不限职称和学历。
(三)每个申请人作为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课题,所列课题组成员(最多不超过7人)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申报者不得抄袭、盗用他人曾经立项研究过的课题;也不得简单重复或变相重复申报者本人曾经立项过的课题。课题申报人承诺信守有关规定,如在立项后被发现有违规者,将立即终止相关课题,并取消课题申报人三年内申报本中心课题的资格。
四、选题类别与经费资助
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类别包括以下三种:重点课题、一般课题、自筹课题三类。重点课题的立项资助经费为1.0万元左右;一般课题的立项资助经费为0.5万元左右;自筹课题自筹经费。中心将根据选题和论证的情况统筹确定课题类别。课题经费分立项、结题两次拨付,分别拨付总经费的1/2。
五、申报办法及时间
(一)申报材料见公告附录(包括《课题申报书》《课题论证活页》《申报情况汇总表》)。
(二)申报程序和受理单位:申报材料包括纸质申报材料和电子申报材料。填写完成的《课题申报书》《课题论证活页》,A3双面打印,中缝装订,各一式3份,分开装订,另加上《申报情况汇总表》(由单位统一填写)1份,由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以单位的名义汇总统一邮寄到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人手有限,请用顺丰快递寄达),并将电子文稿及汇总表发送至E-mail:jyyjy@cwnu.edu.cn)。本中心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申报书。
(三)申报起止日期:即日起开始受理申报,申报材料最迟应于2022年5月15日前寄至中心(寄出时间以邮戳为准,过期不再受理)。立项结果请留意官网通知(答疑QQ:2976932398)。
(四)邮寄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西华师范大学(二期),教育研究院 付净(收),邮编:637000,联系电话:(0817)2568565,E-mail:jyyjy@cwnu.edu.cn。
六、成果验收与结题要求
(一)最终成果须与预期成果形式一致,与申报课题主题相关;非课题组成员的成果不得用于课题结题。
(二)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重点课题要求在2-3年完成,一般课题及自筹经费课题要求在1-2年完成。课题所有成果应在显著位置署上“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厅研究基地: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课题”,且为成果资助第一单位。
(三)所有成果结题时需提交《结题申请表》和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报告等结题材料,内容须涵括现状、问题和对策;重点资助课题成果至少有论文2篇或专著1部,论文至少有1篇发表在北图中文核心期刊且为第一作者署名;一般资助课题成果至少有论文2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教育专业类期刊或本科大学学报,且为第一作者署名;自筹课题至少有1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集及专科类层次学报不算)。
(四)凡以调研报告、资料数据库结题的成果,调研报告须有县级(含县级)以上单位(领导)批示(签章),资料数据库须领导批示或实际应用证明并验收合格。
(五)中心同意以书稿、研究报告的成果形式申请结题,但须由中心所在单位组织专家鉴定,确认是否通过。申请结题时需提交成果纸质稿及电子文档,中心有权在保障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使用该成果。中心依托单位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创办有《西部教育发展研究》(内刊,有正式刊号),欢迎积极投稿,投稿邮箱:jyyjy@cwnu.edu.cn。凡被审核录用的学术论文,结题时可算作是在普通刊物上发表论文(限1篇)。
(六)所有结题资料需按以下要求装订。所有课题结题资料应以结题资料汇编的形式装订成册,封面应使用皮纹纸,封面内容包括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单位名称及姓名、课题起止时间。其中装订内容及顺序如下:(1)结题资料封面及目录;(2)课题申报书;(3)课题立项通知;(4)课题中期检查表;(5)课题研究报告;(6)课题结题申请表(1式3份,1份装订,其余2份散装);(7)课题研究成果(著作提交原件4部、论文提交复印件1份,复印内容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及封底;研究报告等其他成果提交打印件1份。)
(七)若遇本中心课题结题管理办法修订,结题要求以新修订的结题管理办法执行。
七、附录:申报材料
附录1: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课题申报书.doc
附录2: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论证活页.doc
附件3: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课题申报情况汇总表.xls
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二二年三月一日
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指南
1.成渝经济圈人才需求特征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2.成渝地区基础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3.成渝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协同路径研究
4.教育“双减”政策下成渝地区家庭反应、影响及对策研究
5.“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重构机制研究
6.“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监测和成效评价研究
7.教育“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教育“双减”政策与教育公平研究
9.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互动研究
10.成渝地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11.一体化推进成渝两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
12.成渝两地产教融合与协调发展研究
13.成渝两地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14.成渝两地教育研究深度合作机制研究
15.成渝地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研究
16.成渝地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共建策略研究
17.成渝地区教育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协同策略研究
18.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19.新时代成渝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研究
21.省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23.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改革研究
24.成渝地区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5.成渝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6.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
2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机制构建研究
28.人口流动与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29.乡村教育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